研途之星 | 李小倩:公派留学资格获得者的追光路
发布日期:2025-06-03 阅读:10

01 个人简介

图片

李小倩,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博士生,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(CSC)获得者。已在《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》《财经论丛》等期刊发表论文。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、博士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项目等3项课题,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2项课题。荣获国家奖学金、弘毅奖学金及“优秀研究生”称号,在之江管理学研究生论坛、校“墨湖杯”学术之星大赛、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学术竞赛中多次获奖。

02 个人成果

个人荣誉:

(1) 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

(2) 国家奖学金

(3)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

(4) 弘毅奖学金

(5) “优秀研究生”称号

(6) 2023年浙江工商大学之江管理学研究生论坛一等奖

(7) 2023年浙江工商大学“博澜”文化节之“墨湖杯”学术之星大赛二等奖

(8) 2024年浙江工商大学“博澜”文化节之“墨湖杯”学术之星大赛二等奖

(9) 2022年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第六届学术论坛一等奖

(10) 2023年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第七届学术论坛一等奖

(11) 2024年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第八届学术论坛二等奖

学术成果:

(1) 在《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》发表论文一篇

(2) 在《财经论丛》发表论文一篇

(3) 主持一项202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

(4) 主持一项2022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一般项目

(5) 主持一项博士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项目

(6) 参与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

(7) 参与一项浙江省教育规划年度项目

组织任职:

曾任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宣讲团成员、班级学习委员,研究生会计学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。

03 访谈

Q1:公派留学申请经验

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宝贵的海外深造机会。对于有志申请该项目的同学,您认为在申请准备过程中,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关键要素?您有哪些实用的经验和建议分享?

(一)什么是CSC奖学金

CSC奖学金全称为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,也被称为“国家公派留学”;是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(简称“留基委”)负责组织实施的中国政府奖学金。留基委会为条件优异的留学生提供经济支持。如果成功申请到CSC奖学金,等于国家公派留学;简单来说就是:国家出钱,助你留学。

若想详细了解具体的资助情况及相关要求,可前往CSC官方网站进行查询,网址如下:

https://www.csc.edu.cn/

(二)申请流程分享

首先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,确定心仪的院校及外导,并主动给外导发送邮件,咨询其是否接收学生。我是通过我的博导胡国柳老师联系的外导。我的外导在我申请过程中也给予了我很多指导。如果大家选择自行联系,一定要至少提前三个月着手准备。

其次,大家要密切关注“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教育”公众号,每年该公众号都会发布“关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”。大家要按照学校的要求,及时提交相关材料。在填写每份文件时,可以参考小红书APP上一些博主提供的经验。在学校审核无误后,大家需在CSC官网提交相关材料。提交后,浙江省教育厅会进一步审核,审核无误后将提交给留基委。

大家一定要格外关注每一步的时间节点,避免错过任何重要环节。申请目标院校与CSC时,我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个人情况做了大致的时间规划,以下是我申请的时间线与流程。此外,由于在我之前并没有师兄师姐有相关的经验,我便通过在小红书APP搜索当年的申请国的CSC相关交流群,在群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,这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。

Q2:科研经验分享

您在学术科研领域成果丰硕,从前沿选题的精准锚定到高质量论文的成功发表,想必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。能否分享您在选题思路、研究方法学习等方面的科研心得?


(一)选题思路

选题是科研工作的起点,一个好的选题往往意味着成功了一半。我的选题思路主要遵循以下几点:

1. 关注现实问题与学术前沿的交汇:高质量的研究往往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与敏锐把握。因此,应紧密关注实际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,同时持续跟踪本学科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、权威学术会议及行业前沿技术的最新动态。通过系统阅读大量文献与研究报告,深入了解当前研究中的热点议题、关键难点与尚待填补的研究空白,从而为选题奠定坚实基础。

2. 考虑实际应用价值:科研成果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,更在于其对实际应用的推动作用。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研究课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,能否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。

3. 注重创新性和可行性:创新性是科研选题的核心灵魂,选题必须具有创新性,能够丰富现有研究或提供新颖的视角。在确保创新性的同时,选题还需要具备实际的可行性,确保有可获得的数据资源和可操作的方法路径等。

4. 注重团队协作:科研工作很少是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,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。在选题以及后续的写作过程中,我会积极与导师、合作者以及同学展开深入讨论。对于初学者而言,与其他人的交流至关重要,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,而且在讨论过程中还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,为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。

(二)研究方法学习

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知识至关重要。李建强老师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系统、讲解深入,是夯实计量基础的重要途径。同时,大家还可以结合微信公众号如“计量经济圈”“君泉计量”等进行拓展学习,并善于借助AI工具,提高对计量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。

Q3:如何看待读博的选择

作为一位在学术道路上取得出色成就的博士生,您如何看待读博这个选择?对于那些在深造路口犹豫的同学,您建议他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走学术科研的道路?


我在大四时获得了保研资格,在学院老师的介绍下了解到直博这一选项。尽管当时对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了解不多,也不清楚科研具体意味着什么,但因为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充满向往,我还是毅然选择了直博这条道路。

在读博期间,我有幸得到胡国柳老师的悉心指导。胡老师亦师亦父,不仅为我指引了清晰的学术方向,更在我遭遇科研难题时给予耐心指导和大力支持,帮助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。同时,我也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亦师亦友的合作者——曹彰帆老师。他始终以积极乐观且热情的态度面对科研,给予我极大的支持与鼓励。在我遇到困难和挑战时,曹老师的信任与激励让我始终保持信心与动力。在两位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,我逐渐这一事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也萌生了深厚的热爱与执着。

我认为,如果大家在读研期间对科研感兴趣,或者将来有志于从事高校教师工作,那么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。

Q4:如何应对读博压力

博士期间难免会遇到压力很大的时期,比如遇到研究瓶颈等情况时,您是如何应对压力的呢,有哪些调整心态或解决问题的方法?


我认为,读博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毕业压力。如今博士延期毕业的现象已较为普遍,博士生需要达到一定的发表才能毕业,一般来说,博士生毕业需要四到五年,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顺利毕业。在这个过程中,博士生长期埋头于科研,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成果;投稿被拒、审稿人提出严苛意见更是常态。这种成果迟迟未现、努力被不断否定的过程,极易带来持续的挫败感。同时,当前高校就业竞争日益激烈,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焦虑感。

为缓解上述压力,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:

1. 定期与导师沟通交流。导师是博士生学术成长中的重要引路人,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、讨论遇到的问题,有助于及时纠偏、增强信心。我会定期与我的导师胡国柳老师沟通,胡老师不仅给予我学术指导,也在生活上给予关怀,他的经验和建议帮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。

2. 寻找“科研搭子”。独自从事科研容易陷入孤独与焦虑,拥有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十分重要。科研搭子可以是导师、同门,也可以是外校合作者。比如,我的合作者曹彰帆老师在我科研遇阻时总能给予我支持与鼓励,我们经常一起讨论选题、协作解决难题。有一个合拍的科研伙伴,不仅能提升研究效率,也让科研过程充满乐趣与成就感。

3. 做好时间与目标管理。科研是一项长期工程,合理规划、分阶段设定目标至关重要。我每天会设定具体可执行的任务,以避免陷入“拖延—焦虑—自责”的循环。任务清晰、节奏稳定的科研安排,有助于提升效率、减少心理压力,也能在不断实现小目标中重建自信与动力。

4.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。定期进行运动和放松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。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分泌,改善情绪。我一般每周锻炼两次,每次跑步5公里或跳绳2000个,运动后身体释放的多巴胺确实会带来愉悦感。此外,与朋友或家人旅行也有助于释放科研压力。博士阶段要尤其关注身体健康,避免因长期熬夜写作、久坐研究、饮食作息不规律而引发亚健康状态。

04 寄语

图片

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,真正能让我们进步的力量,就藏在日复一日,看似平常的坚持里。愿大家都能勇敢追梦,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!



来源:会计研会

     审核:徐航烁 

负责:吴少波 

关注学院微信